奥数 > 小学资源库 > 教案 > 小学数学教案 >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> 正文
2009-09-14 18:48:38
教学目的:
1.使学生理解连除应用题的数量关系,并会用两种方法解答。
2.使学生进一步学习用线段图表示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。
3.通过对连乘、连除应用题的对比,学生进一步理解其内在联系及互逆关系。
4.通过观察、比较、分析,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。
教学重、难点:掌握连除应用题的分析方法是重点,理解连乘、连除应用题的互逆关系是难点。
教学过程:
一、复习准备
1.板演。
每台织布机每小时织4米布,5台8小时可以织多少米布?(用两种方法解答)
2.全班同时口算:
24×5×835×2×918×2×5
64÷8÷4120÷6÷4160÷5÷8
订正1题时,说出两种不同的解题思路。
二、学习新课
1.新课引入。
复习题改为:5台织布机8小时织160米布,平均每台每小时织多少米布?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就是解像这样的应用题。(板书:应用题)
2.出示例2。
5台织布机8小时织160米布,平均每台每小时织多少米布?
(1)观察、比较,例2与复习题有什么联系?
(通过观察比较可以看出:复习题中的条件是例2的问题,复习题中的问题是例2的条件。)
说明这两种应用题有着密切的联系。
(2)怎样用线段图表示已知条件和问题?在老师的引导下画出:
(3)要求每台每小时织多少米布,要先求什么?再求什么?(根据题意,要求每台每小时织多少米布,可以先求出每台织布机8小时织多少米布,再求每台每小时织多少米布。)
(4)怎样分步列式计算?在学生回答的同时,教师板书:
①每台织布机8小时织多少米布?
160÷5=32(米)
②每台织布机每小时织多少米布?
32÷8=4(米)
(5)你能用综合算式解答吗?(独立做在本子上)
160÷5÷8(每台8小时)
=32÷8(每台1小时)
=4(米)
答:每台织布机每小时织4米布。
让学生叙述解题思路,说出每步求的是什么。
(6)这道题还可以怎样解答?要先算什么?怎样用线段图表示条件和问题?小组讨论,阅读课本第10页。
在讨论、自学的基础上,把分步列式的标题填在书上,并独立列出综合算式解答。集体交流说思路。
160÷8÷5(5台1小时)
=20÷5(每台1小时)
=4(米)
答:平均每台织布机每小时织4米。
3.师生共同总结。
(1)今天学习的是什么应用题?(今天学习的是连除应用题)
教师把“连除”二字板书在课题的前边,即连除应用题。
(2)通过刚才用不同的方法分析这道题,你发现这类连除应用题有什么特点吗?(题中的160米既与5台织布机有关系,也与8小时有关系。)
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,加以概括:
这类连除应用题的特点是:总量与两个变化的量有关系,是随着两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。正如同学们所说,160米既与5台织布机有关系,也与8小时有关系,因此要求每台每小时织多少米布,既可以先求每台8小时织多少米,又可以先求5台1小时织多少米。由于思路不同,就有不同的解法,重在分析数量关系。
4.对比。
(1)1辆汽车1天运货20吨,4辆汽车5天运货多少吨?
(2)4辆汽车5天共运货400吨,1辆汽车1天运货多少吨?
同学们在独立解答的基础上,二人讨论,这两道题有什么联系?有什么区别?
订正:
(1)20×5×4(2)40÷4÷5
=100×4=100÷5
=400(吨)=20(吨)
[两道题的区别:(1)题是连乘应用题,(2)题是连除应用题。这两道题又有内在联系,(1)题的已知条件是(2)题的问题,(1)题的问题是(2)题的已知条件。]
教师给以肯定后,再进一步明确说明:连乘和连除这两种应用题是互逆关系,应用这种互逆关系还可以对应用题进行检验。
三、巩固反馈
1.独立计算基本题。
(1)3辆汽车4次可以运288筐苹果,1辆汽车1次可以运多少筐苹果?
(2)光明中学的团员平整操场,35人3小时平整了1260平方米,平均每人每小时平整多少平方米?
2.叙述条件有变化。
一份稿件共960页,8个打字员共打12小时才完成,平均每个打字员每小时可以打字几页?
3.改编题。
每只鸡每天吃饲料4500克,照这样计算,6只鸡5天吃饲料多少千克?
把上题改为用除法解答的应用题。
4.变化提高题。
4台碾米机3小时可以碾米4800千克,1台碾米机8小时可以碾米多少千克?
(如有困难可稍加提示;从问题入手分析,要求1台8小时碾米多少千克,就要先求出1台1小时碾米多少千克。)
四、作业
练习三第1─5题。
欢迎扫描二维码
关注奥数网微信
ID:aoshu_2003
欢迎扫描二维码
关注中考网微信
ID:zhongkao_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