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万博体育下载_万博体育app【投注官网】

图片
奥数网
全国站

奥数 > 小学资源库 > 教案 > 小学数学教案 >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> 正文

四年级数学教案——“求平均数的问题”复习

2009-09-14 18:51:27     

  教学内容:求平均数的问题--教材第27-29页例2-3,做一做题目及练习七1-2题。

  教学目的: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概念,掌握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,培养学生分析、综合能力。

  教学过程:

  一、复习

  1.口算:

  (38+32)÷2(63-27)÷9(30+55)÷5(7+9+6+8)÷3

  2.解应用题:

  一个杯子里的水深16厘米,把水平均倒在同样的4个杯子里,平均每个杯子里水深多少厘米?

  二、新课

  1.用谈话法引入。

  刚才做的“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,求每份是多少”的简单应用题,是以前学的。在实际生活中,我们还经常遇到要求解答这样的问题:语文、数学等各科的平均成绩,汽车的平均速度,一群人的平均身高,工厂里的平均产量等等,这类问题是求平均数问题。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求平均数问题,看与过去所学的有什么不同的地方。

  2.教学例2。

  (1)出示例2。让学生默读题目,理解题意,明确条件及所求问题。

  (2)教师演示,学生观察、思考。

  拿出盛着水的4个同样的杯子,杯壁贴有标明刻度的纸条,每个杯子的盛水量与课本中上图的相同。

  问:这4个杯子的水面高度相等吗?

  求这4个杯子水面的平均高度是什么意思?

  (4个杯子里的水同样多棗高度相同。)

  怎样使这4个杯子里的水高度相同?

  指导学生操作。

  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学具卡片,把表示水量的蓝色纸条摆在四个白杯子上,使四个杯子里的水高度相同。操作之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摆的。

  启发学生想:把4杯水倒在一起,再平均倒在4个杯子里,得到平均高度。

  教师演示。

  出示挂图。(把课本上的下图制成挂图,图中的“4厘米”和虚线用红色标明。)指出用红色虚线标明的地方(4厘米)就是它们的平均高度。并和演示作对照。

  问:这个平均高度是怎样得来的?(它是把4个杯子里的水平均分的结果。)

  (3)指导列出算式。

  问:如果不用倒水,我们有办法计算出这个平均高度吗?

  让学生说出想法,并用式子表示:

  (6+3+5+2)÷4

 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“想”这一部分,并与自己是怎样想的相对照。

  指名学生说出式子的意义,强调“4厘米”是平均数。

  区别例2的“4厘米”和复习题的“4厘米”的意义。

  3.做第29页上“做一做”中的第1、2、3题。

  教师巡视,辅导差生。

  订正时让学生讲思考过程。

  4.启发学生说计算方法。

  问:从刚才做的几道题中,你能说一说求平均数的一般计算方法吗?

  (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算法,不要求学生把算法抽象为公式。)

  5.教学例3。

  出示例3。让学生默读,理解题意,明确条件和所求问题。

  问:怎样求哪一组平均身高高一些?怎样计算出“高多少”?

  启发学生想:如一个一个地比,非常麻烦,而且不容易比清楚。先算出各组的平均身高,就容易比较了。

  让学生运用从例2中学到的方法,自己求出两组各自的平均身高,再求出哪个组平均身高高一些,高多少。

  然后提问:如果不求平均身高,直接用各组所有人身高的和进行比较行不行?为什么?

  使学生明确:由于两组人数和每人的身高不一样,不能直接比较,而只能用平均身高进行比较。

  三、巩固练习:练习七第1、2题。

  四、小结(略)
 

来源:网络

      欢迎访问奥数网,您还可以在这里获取百万真题,2023小升初我们一路相伴。>>[点击查看]

  • 欢迎扫描二维码
    关注奥数网微信
    ID:aoshu_2003

  • 欢迎扫描二维码
    关注中考网微信
    ID:zhongkao_com

本周新闻动态

重点中学快讯

奥数关键词

广告合作请加微信:17310823356

京ICP备09042963号-15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854号

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010-56762110 举报邮箱:wzjubao@tal.com

奥数版权所有Copyright@2005-2021 新万博体育下载_万博体育app【投注官网】.